close

 

頭兩年在《放開心》(相關文章-->板橋《放開心》診所--何俊憲醫生看診經驗)持續看精神科醫生的時候,只是看到藥單上寫的「主要適應症:憂鬱症」,其實醫生沒有明確地指出我得的是憂鬱症。

我想,若是我開口問何醫生,他應該會告訴我吧,可是我沒問。現在回想起來,應該是我不敢問。

 

有時候是心情不好,這之間的界線需要專業判斷。但我是有發生一些狀況的:我會想要躲起來,我有想死的念頭,我有自殺未遂的紀錄,我會在多人朋友聚會的時候突然脫隊消失,我會躲在桌子底下抱著自己痛哭,哭到發抖,我會不想見人,有時候無法走出家門,我覺得自己沒有用是個廢物,我睡不著,我全身都不舒服全身都會痛。

但是,在必須見人的社交場合上,我還是可以談笑生風。
 

印象最明確的是我那年生日的那一天。中午安排了一個電影試鏡,結束後,那時的的男友說要請我吃飯。

能夠參與電影的試鏡,自然欣喜,加上收到的試戲劇本很好看,又遇到我的生日,出門時的心情忐忑又愉悅。

試鏡的表現普普通通,不好也不壞。這種試鏡的感受其實是家常便飯了,早就練就立刻排解失落情緒的能力。

那天天氣很熱,很熱,非常熱。

導致我到現在都很討厭天氣熱。

試鏡地點在忠孝敦化一帶,時間還早,我想著順便去敦南誠品晃晃吧。

徒步走到仁愛圓環遇到紅燈,我突然想要不顧一切的衝出去,被熙來攘往的車子撞死算了。

我知道我不可以,但是我真的受不了,想要衝出去一了百了,又有個力量跟我說不可以,不要去。
 

於是,我的腳紮根在水泥地裡,動彈不得,胸口有一種窒息難受的感覺,彷彿溺水一般,天氣那麼好,我看到的天空是暈眩後的那種黑色,我彷彿在陸地上溺水,我在呼吸,可是喘不過氣,我好無助,我被催狂魔強吻。

拉扯好一陣子,稍微冷靜一些。

我希望自己相信應該是太熱的關係,逼自己遵循交通號誌走進誠品,仁愛圓環走到敦南誠品,那一點點路舉步維艱。

誠品裡面有冷氣,我在一樓那個像是大理石的平台上坐著,我打電話給男友求救,可是他沒有接。一個平日的上班時間,我不知道還能打給誰,就算朋友接通了,一定會讓對方很擔心造成別人的麻煩。

那個時候是絕望的,萬念俱灰,我不想接近世界的任何一草一木,應該說我不想讓任何人事物接近我。

 

於是我把手機關了。

 

即使關起手機,我還是在一個溺水的狀態,我忘了是不是有去廁所撞牆或是單純是冷氣讓我舒服一點,我決定做我最喜歡做的事情:看電影。

那天看的是梅姨的新片,評價都說不錯的,但是我無法專心,看不下去,兩個小時的黑暗,坐立難安。

 

我很晚才回家,好好一個生日就這樣過了。

見到男友後,我跟他道歉,很抱歉讓他找不到我,我不是故意的。

 

我和男友在便利商店前的椅子上談這件事情。他看起來很淡定,他說本來想跟我去吃一直想吃的義大利麵,還有我打來的時候他在睡覺所以沒接。後來找不到我,他也不知道怎麼辦。然後我一直道歉,我跟他說對不起,讓他痛苦不是我願意的,是我不好。

那位男友是個個性柔軟的人。我想,他也沒遇過這種麻煩的狀況不知道怎麼處理吧。
(可想而知,之後就分手了。)


我跟何醫生提過這件事,他很訝異我居然還道歉!他說,在你需要的時候找不到重要的人當然可以發脾氣啊,生氣是被允許的。
噢是嗎?那陣子自卑的我都不知道我可以做什麼了,總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必要,是多餘的,只會造成別人的困擾。
 

穩定的時候,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了。

我一直以為憂鬱症發作就是這樣吧。


之後林奕含事件爆發,所有網路社群軟體突然瘋狂地討論起憂鬱症,有些甚至非常詳細描述各種心理狀態,還有非憂鬱症患者的各種辯論與攻擊言論。

我焦躁的把臉書關了,因為好不容易平靜的我只要看到任何敘述,就會再想起那天在仁愛圓環溺水的感覺,我受不了,我不想再感覺一次。

 


接下來被明確指出「生理性憂鬱症」就是最近的事情(2018年12月左右)

開始只是因為要拿安眠藥所以去看診,相關文章-->(台中精神科看診經驗《開心房》診所--余文輝醫生

醫生覺得我講話怪怪的,想要全盤了解一下.....
 

這陣子我正「按照計畫待業」中,沒有發生什麼大事,或是情緒特別明顯激動的時候,與母親的相處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和諧。

只是,伴隨著嚴重的顳顎關節障礙(顳顎關節障礙治療過程待補),我不太容易進食,說話時的咬字發音,表情都會影響,全部都會變慢。

 

無法專心的看完一場電影,也無法專注地看書,索性我都不看了,就發呆。
本來非常喜歡下廚,卻連冰箱門都不想打開。

很多時候又開始覺得自己毫無價值,覺得應該什麼事情都會往不好的地方發展吧,我以為是因為我在待業的關係,對自我感到懷疑是正常的。
可我一整天才幾個行程,我會在腦袋裡面安排很久,到底怎麼樣比較好,無法停止思考,身體也有多處疼痛。

沒有溺水的感覺,也沒有大悲或大喜,通通沒有。
也沒有發生任何悲歡離合的人間瑣事,都沒有。

余醫生蠻篤定的跟我說「生理性的憂鬱症」一定會好,就算不吃藥,六到九個月也會自己好。

後來也接受服藥治療,因為可以加速復原,畢竟就要開始求職,回歸社會了,

醫生建議我等能量恢復一些後再來做需要做決定的事情(像是找工作的方向之類的)因為現在的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

這次的藥吃了幾天就有明顯的感覺,有一些正面的想法進來,通常是一早起來就可以判斷今天狀況好不好,狀況好的時候是很舒服的。

不過情況還是時好時壞,是因為藥的濃度還不夠的樣子...畢竟這次治療的時間進行到現在只過了三週左右,還要繼續追蹤。

比起前幾年那種激烈的情緒,這次沒有特別明顯的痛楚感,像是「天災造成的激流瀑布」跟「瘀塞許久的大池塘」之間的差別吧。

原來憂鬱症會有差異這麼多的表現方式,也許等我完全康復了,再來分享或比較會更清楚。
 

像是今晚文思泉湧的寫了這篇文章,寫作的過程勢必要再回想當時的感受的。

但是這次我不需要逃避來保護自己,有一種正面迎戰的感覺(來個直球對決吧!)
可以如此的寫出那麼多字的文章,應該也算是漸漸好轉的證明,能夠面對,感覺很好。

 

感覺很好,心還是會痛。

 

必須要提的,在大部分沒有症狀的時候,我應該算是個優質的人類吧,人緣不錯,很好相處,有時候很好笑。我從來就沒有害人之心,不忍心看見別人難受,我也不推卸責任,所有工作我都是盡力完成。我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,能夠客觀看待自己的特質,也能接受所有人事物的各種面向。本來就是屬於高敏性人格,在耕耘許久的表演工作上,被稱為是個很好的接收體,生病之後,敏銳度一次又一次的level up 。

兩位精神科醫生都跟我說過,這是老天爺賜我的天賦才華。

我只是想說,面對憂鬱症,沒什麼,因為經歷過過那種低潮,反而會成為更好的人。

就像感冒好了,又是一尾活龍。


然而這是生病,不是潮流,生病了一點都不好受,也請一部分不夠誠懇的人,檢視自己是不是有跟風的心態,不要拿憂鬱症開玩笑。

 

另外,我詢問過在在台中看診的中醫生「中醫有沒有治療憂鬱症?」 (大謙經典中醫看診經驗待補)
醫生表示,古時候的人沒有憂鬱症的這個名詞,但是對於各式抑鬱症狀也都有詳細的描述。
稍微google一下,也可以發現中醫也有治療憂鬱症的系統,如果你對精神科或精神科的藥物很排斥,也許也可以試試看中醫。

總之,生病看醫生,實在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這是這次我想分享的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

 
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GoldVoice金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