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[台北][板橋]精神科看診經驗--《放開心》診所--何俊憲醫

來臺北念大學後,在景美住了好幾年才搬到板橋。
在景美的時候因為失眠,固定在新店的精神科診所拿藥,有需要的時候會吃。
板橋到新店太遠了,加上原本的診所之於我沒有什麼特別被治療的感受,
於是我在網路上搜尋離家近而且評價不錯的精神科診所。
又換過一兩家診所之後,遇到一個讓我想要穩定看診的醫生。


《放開心》身心精神科診所  <--診所臉書。
放開心診所從外面是看不到裡面的,我覺得這個設計很適合身心科。而診所內部裝潢充滿木質感與明亮感。
​​這裡沒有預約的制度,初診複診都要來現場來排隊。
何醫生的門診很多人,尤其遇到初診實在看很久,約莫20-30分鐘/一人。


我還記得第一次看診的時候,也是等了一陣子。
等待很微妙,我總會偷偷觀察其他等待的人。這間診所有全身煙味的大叔大聲嚷嚷自己要來戒煙,也有很多動來動去的小朋友,以及一看就是不得了的貴婦。
只要一起身可能就沒有座位了,這一點增加了些許的競爭刺激感,跟搭捷運搭公車一樣(?)
我還加上一點點愧疚(?)與焦躁,
因為我覺得我沒什麼好談的啊~~
只是有個明顯的目的「想要拿安眠藥備用」,要聊那麼久是要說什麼呢,該說什麼呢,應該不用擔心吧....之類的小矛盾在我腦袋裡轉著。

打開門的第一印象到現在還很鮮明,
何醫生坐在那,穿著白袍,戴個黑框眼鏡,皮膚超好,看上去很年輕,他微笑跟我打招呼,根本就是漫畫裡會出現的的鄰居大哥哥嘛。
「好帥!」
這是我心裡浮出的第一個感覺,沒有別的,非常膚淺。
但是,他在醫生界裡可真是出類拔萃的帥。
噢!真不錯呢~給我一種「大天使」下凡的感覺(底下還會掌管很多小天使的天使長)當時我這樣想。
好的,顏質就談到這裡吧。

何醫生的問診過程很溫柔,很有耐心,給我溫暖放心的感覺,也很會引導對話。
雖然是第一次見面,合拍的頻率很快就抓到了,為什麼我能知道,因為在之前我已經有過不止兩三次的精神科看診經驗了。
醫生問我「才第一次見面為什麼願意講這麼多?很少有人可以這樣子。」
我說「因為我希望能趕快解決問題呀,講清楚你也比較好判斷吧。」
醫生微笑以對。
事實上,我生活簡單,也沒什麼特別需要隱藏的,醫生問什麼,或是引導了什麼方向,我都會如實的回答,總也是歸功於醫生營造了一個讓我放心的環境。

第一次看診除了拿到柔拍(後來才知道就是鼎鼎有名的史蒂諾斯)-->
史蒂諾斯使用心得,以及離憂。
離憂Leeyo-->(離憂使用心得)一開始先吃三分之一,再逐量增加到一天一顆,柔拍就隨意了,有需要再吃也可以。
不知道是不是我提到曾經自殺過的事情,何醫生請我下次回診。

第二次看診大約十分鐘,後來幾次的複診大概都是這樣的時間,我覺得這是在何醫生的控制之內,應該是他的專業吧,總能在很適合的時間點為對話劃下句點。
這次也是等了很久才輪到我,問診過程一樣覺得溫暖療癒,也多了關於藥物的適應狀況討論。

之後又有了第三次看診,看診的細節忘記了,但還有個印象很深刻的是講到跟自我價值有關的話題時,我哭了。
毫無預警的噴出眼淚的爆哭,不能自己。
邊哭我邊問醫生
「有衛生紙嗎?」
剛講完馬上發現,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有一盒透明盒子裝著衛生紙。
看到那盒衛生紙,我又哭了一波。
「怎麼放在這麼方便的地方,很多人在這裡哭嗎?嗚~」
醫生笑而不答,然後他讓我哭了一會兒才接著說,
「你知道嗎,現在比較接近原本的你,前兩次我都覺得你講自己的事情像在講別人,太冷靜了。」
當時我當然不知道,是他跟我說了我才知道的。

寫到這裡,我又哭了,邊打字邊哭,我不知道為什麼。(可能是我的音樂剛好播到萬芳的歌《我們不要傷心了》,這首太催淚了。)

在第三次回診後,大部份的時間我都是拿藥沒有看診,拿藥只要打開門讓醫生看一眼,就可以拿到跟上次一樣的藥,比較省時間。
我大概保持個兩個月左右讓醫生看診,其他都只是拿藥的頻率,一直吃到狀況穩定,經過何醫生判斷我可以停藥了,這一輪才結束。

整個過程大約兩年左右,後來離憂不用吃了,只有柔拍會拿來備著,以免隔天有工作我卻睡不著。

之後我搬回台中,到何醫生介紹的《開心房》(開心房看診經驗)診所。

這之間經歷過很穩定的日子,我也幾乎央求何醫生,我覺得我沒什麼問題了,可以不要再吃藥了嗎?
何醫生說,可是怕你會復發,還是繼續吃吧。
嗯,他是個會柔性拒絕病人停藥請求的醫生。
我可是很有毅力的病人,醫生說的我都會照做(除了戒不掉睡前滑手機的問題),所以我繼續吃藥...

 

因為有了柔拍,我每天都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睡覺,不只能睡著,我還能夠睡超過藥效的時間,有一陣子每天都很快入睡,並且睡到八小時左右,超級幸福。
醫生說那是我靠自己的力量辦到的,藥效最多只能維持四到五小時。
我曾經問過何醫生,柔拍有沒有嚴重的副作用,可不可以吃一輩子,要是每天都能這樣快速入睡,我願意。

醫生說「不用啦,你還年輕」

在這兩年之間,即使情緒很穩定的時候,還是發生過頭暈、耳鳴、心悸、頭痛、飛蚊症的狀況,我因為這些症狀看了耳鼻喉科,神經內科,眼科,風濕免疫科...都找不到原因。
我的神經內科的醫生是雙和醫院的鄔定宇醫生(經驗待補),他是個很仔細的醫生,在照過腦部MRI檢查後無異樣後,建議我回來跟精神科醫生討論。
(耳鼻喉科是在亞東醫院看的,這個我就不會寫,因為感覺蠻差的,不想寫。)

何醫生判斷我是「自律神經失調」,通常大家都會掛遍所有醫院的科別卻找不出原因。
關於心悸的問題我也與何醫生討論,他沒有那麼鼓勵我再去心臟科檢查(我只剩心臟科沒看了),以他的經驗,大部份都會是二尖瓣膜脫垂,沒有什麼大礙的。

第一次聽到「自律神經失調」這個病名,心中浮現:
「這麼鬼啊!有完沒完啊!」

後來這個症狀在這個社會上越來越普遍,也不是什麼太困難的絕症,當時我們停止離憂換了叫做悅康的膠囊(悅康服用記錄),這個藥的副作用我實在承受不住,於是又經過幾次討論與調整藥物,症狀漸漸穩定,我不再那麼頻繁的耳鳴、暈眩或是心悸。

這中間有過兩次比較嚴重的症狀,一次是在我的生日,那一次可能是憂鬱症(相關文章-->憂鬱症是什麼感覺)發作吧?醫師沒有特別說明,只是聽我說,並且邊記錄著。
一次是在我的寶貝狗狗,天天安樂死之後。
他死後我有一個多月的時間,一直掉眼淚,隨時隨地都可以哭,哭到聲嘶力竭。我以為拼命哭,把悲傷分散發洩出來,漸漸就會沒事。

但是有一天晚上,我已經躺在床上準備好要入睡了,突然我喘不過氣,像是NANA漫畫裡的娜娜過度換氣的時候那種狀態,然後心跳得非常非常快,彷彿要跳出我的身體,我思緒很清醒,我覺得我會死掉,想要跟室友求救身體卻動不了。還好這樣的症狀在幾分鐘後就停止了,也就安然度過,可是之後胸口常常會出現一種被嚇到過後的感覺。

我跟何醫生提到這件事,他說這個是蠻典型的「恐慌症」,那種胸口的感覺是「心有餘悸」的感覺。

我不太確定這些用藥時機以及症狀發作的時間順序,畢竟也過了好多日子了,記憶有些模糊。

從何醫生之後,我才跟家人報告我有定期看精神科醫生。這種行為在上一代的社會裡,一定會遭到反對。
我也沒辦法確定這些藥物是不是造成了哪些後遺症,畢竟這幾年身體一直偏向孱弱的狀態。
我也沒有辦法判斷是不是像長輩說的那樣,若是我從來沒有接觸精神科藥物,我搞不好不會有這麼明顯的憂鬱症跟恐慌症的發作。
我更沒有辦法判斷,要是我沒有遇到何醫生,我現在是不是能如此穩定的活著。
在這之間遇過車禍以及性騷擾官司問題,這兩件事情很明顯是導致我焦慮原因,因為打官司,我需要診斷證明,何醫生也不怕麻煩沒有任何猶疑的幫我開立證明(在之前的另外一間精神科醫生不願意幫我開證明),我有被他信任的感覺。

最後一次看診,我跟醫生說,我要搬回台中了,這些日子非常謝謝你,他清楚明白我與家庭之間的問題,在離開始還囑咐我:

「不管與家人相處遇到什麼摩擦或是情緒勒索,你要記得,這些  都 不 是 妳 的 問 題。」


回來和母親免不了要經過磨合,過不去的時候我會想起這句...醫囑(?),然後我會有力量跟勇氣繼續和家人溝通。
現在我們的相處達到前所未有的和諧,我不再需要因為逃避而離家北漂。

這兩年來,是我的心情跟人生變動很大的時期,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各種大小事件,還遇到分手,以及與原生家庭的問題。

 

我一直給人獨立可靠的感覺,我也一直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我撐不過去或是我解決不了的。
但是心理上的自以為,身體跟不上。

我很感謝這個時間點遇到何醫生,他的專業和溫暖穩定的人格特質,讓我能夠度過這艱難的兩年,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,開始思考完美主義(我是)的必要性,或是抗壓性強過身體能接受的強度這件事情,是無法成立的,

所以我才有機會慢慢調整我的生活。

 

這些是我在何俊憲醫生這邊看診的經驗。
有病看醫生是很正常的事情,醫生緣主人福,若腦袋生病了,請找到一個能讓你信任的醫生好好治療吧。

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GoldVoice金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